不知有多少個夜晚,我是伴著「扣、扣、扣」的聲音入眠的;無數個清晨,我是在「扣、扣、扣」的音響下醒來的。這個「扣、扣、扣」的聲響,交錯著我的欣慰、懊悔與心疼。
從小到大,我未曾羨慕資質過人永遠考第一名的同學,也未曾羨慕過家財萬貫可以住豪宅的朋友。但我從小至今很羨慕一種人,那種「你下午五點經過體育館一定會看到他在打羽球」,或是那種「你晚上八點經過鋼琴社一定會聽到他在彈貝多芬的皇帝」的人。在我眼中,他們找到自己人生的興趣,把此興趣當成家人以外最重要的伙伴,並且終生熱烈追求,更因而豐富了他們的人生。在我眼中,他們是最幸福的人。
我很喜歡「滴水穿石」這個成語。水滴永遠打在石頭上同一個地方,經年累月下來竟能在石頭上打出一個洞。同樣地,人生若能專注在單一事務上,便能將能量集中並累積,對該事務之理解自然提升至一個高深、旁人所無法亟及之境界。如此也才能真正領略該門學問之意境,充分享受該門學問之樂趣,人生的高度也自然不同。
因此我對於一女一子的教育,會關心,但從不計較他們的學業成績;我不曾要求孩子要考一百分或考第一名,也不會因為孩子考試沒考好而責備他們。相反地,我們夫妻倆節儉到不能再節儉,除了必要食衣住行的開銷外,幾乎將我倆微薄的收入全部投入讓孩子學習書本以外的東西,無非是希望讓他們多方嘗試之後挑定一項最喜歡的,然後全心全力地投入,培養成一輩子的嗜好、興趣甚至是志業。
這個「扣、扣、扣」的聲響,是小兒下黑白棋的聲音。相較於姊姊興趣的多元,弟弟自從學了圍棋之後,就瘋狂地戀上圍棋。特別當棋力進步到乙組以後,或許是隨著年齡漸大逐漸有自己摸索的能力,每天花在圍棋上的時間越來越多。現在,他剛滿六歲,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以及上幼稚園之外,幾乎所有時間都在下圍棋。
我欣喜於小兒在小小年紀就找到人生的興趣,並且樂此不疲。每天上午上學前,他沒有下一盤棋不肯出門;回家以後書包來不及放下,就已經坐在棋盤前開始「扣、扣、扣」,直到晚上十一點,每晚必須用罵的才肯去睡。有一晚我下班回家時看到他又在「扣、扣、扣」,隨口問了他一句:「你怎麼又在下棋?」,詎料他的回答竟是:「不下棋我能作什麼?」真是一語道盡小兒棋力進步最重要的原因—心無旁騖。他目前的生活,除了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幼稚園外,就只有圍棋,不用擔心作不完的工作,也不需擔心考不完的試。以如此純粹的心境在學棋,無怪乎他會進步得如此之快。
心疼的是,小兒在棋盤前「扣、扣、扣」,其實是自己一個人在下棋。我經常駐足看著他幼小的身影一個人坐在棋盤前之模樣,常有他在「舉杯邀明月,對影成三人」的錯覺。有時甚至覺得,他是否在跟「佐為」下棋,否則怎能有如此興致,自己跟自己下棋,一盤接一盤。自己跟自己下棋,從求進步的角度看,其實是很事倍功半的。因此每回午夜夢迴,我常想的是,我如果還有能力陪他對弈,該有多好呢!
說真的,我很懷念那一段每天陪他下一盤棋的時光。在他學棋後進步到五級的十個月時間,我的棋力勉強可與他分先對弈。當時我每天下班一進家門,公事包尚未得放下,他就會央求我跟他下一盤;不管上了整天班有多累,還是得捨命陪君子下一盤。當時您若問他最快樂的事情為何,他的答案一定是:「跟爸爸下一盤」。然也因他進步得太快,我粗淺的棋力再也追他不上,從而與我下棋已無樂趣可言。這是我的懊悔,為什麼沒有趁學生時代多學一些呢,害得小兒在家找不到棋伴。
由於同屬初段的姊姊不願跟小兒對弈,因而小兒就只能自己跟自己下了,這樣效果當然不會好,讓我傷透腦筋。曾經想藉助網路圍棋,但我發現小兒在下網路棋時很不專心,隨手很多,經常滑鼠一點之後才叫出來說下錯了。經徵詢長清棋院馬老師,馬老師也同樣不鼓勵這個程度孩子下太多網路棋,建議一天不要超過兩盤,否則一旦養成隨手下棋的習慣就不好了。加上我們發現小兒已有近視徵兆,因此更加嚴格限制他,一天只能下一盤網路棋。
如此棋量當然不能滿足他。自己下不會進步,又不能下太多網路棋,想來唯有至弈廳下棋了。可是我們不像余家昆仲就住在棋院旁,要想每天去弈廳下棋實在不方便。為了讓小兒能每天至弈廳,我們夫妻想盡各種可能,終於在半年前決定將小兒轉學至長清旁邊的幼稚園。在此要特別感謝馬老師的大力協助,並感謝琇琇老師每天辛苦去接他來弈廳,沒有他們熱心的幫忙,就沒有小兒這段期間棋力飛速進步之旅。
這半年間,小兒每天下午四點四十分至弈廳報到,沒有下個四、五盤棋不肯走。我們發現弈廳真是一個好地方,隨時都會有助教老師輔導小朋友對弈,親切的老師們若有空,有時還會撥冗指導一盤;有助教老師甚至會盯著小朋友作詰棋或打譜,讓小兒受益良多。透過弈廳大量的對弈,小兒不僅能印證並發揮課堂上所學的知識,更有機會嘗試新招,熟悉各種棋形與變化,讓小兒棋力在短短幾個月內突飛猛進,平均一個月進步一顆子。更重要的是,小兒在弈廳開始學習如何與人相處與互動,結交到許許多多同樣熱愛圍棋的好伙伴。
弈廳,是除了優良師資之外,長清棋院的另一項重要特色,就我所知國內還真沒有多少棋院能相比擬。小兒現在棋力棋協初段,很渴望弈廳能多些棋伴,大家一起砥礪並攜手提升棋力。無論是大朋友、小朋友,若您不嫌棄,請來長清古亭院的弈廳當小兒的棋伴,磨棋也好,打譜或研究詰棋也好,小兒每天下午四點四十分以後,都會在弈廳等著您。
宋皇志(東樺爸爸)